郭沫若在报纸上赞颂的是金春燮。金春燮,1927年出生在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(今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)的一个普通家庭。1945年日本投降,金春燮随家人回到祖国,在重庆上中学。1946年,他进入重庆大学机械系学习,并开始诗歌创作。1948年,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学习,并与郭沫若、于立群结婚。1950年,金春燮从北京出发,到东北解放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,转战于朝鲜战场。他曾在朝鲜战场指挥过停战谈判和上甘岭战役。1954年,金春燮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苏联。1956年,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。1957年,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朝鲜。1958年,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韩国。1960年,金春燮从《延边日报》社调到《大连日报》社任文艺部编辑。1961年,金春燮到《辽宁日报》社工作。1963年,他被调到辽宁大学中文系任教。1978年,他调到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、辽宁省文联副主席、辽宁省政协副主席、全国人大常委、全国政协常委。
郭沫若在报纸上赞颂金春燮的文章题目是《横眉冷眼向洋看》,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:“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,宇宙间便存在着矛盾的二元性,有光明便有黑暗,有自由便有桎梏,有正义便有邪恶,有善行便有恶行,有男性便有女性,有东方便有西方,有北半球便有南半球,如此等等,无所不包,无所不在。我站在大洋的东岸向大洋的西岸横眉冷眼地看过去,只见大洋的西岸的当权者们正在给矛盾的二元性提纲作序,揭开矛盾的盖布。”
这段话表现了郭沫若对西方世界和当时苏联现状的不满和批判,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和对个人自由、正义的追求。同时,也反映出郭沫若对于中朝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支持的深刻认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