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相如的典故(司马相如出自哪里)

司马相如(约前168年—前118年),字长卿,汉族,巴郡临邛人,西汉大臣,西汉末年的辞赋大家。
他擅长鼓琴,精通音律,工于书法,代表作有《子虚赋》、《上林赋》、《大人赋》、《长门赋》。
他原名司马长卿,因为仰慕战国时期的公孙卿,更名为相如。
他少年时期爱好读书,逞强好胜。
他同卓王孙商量,要到临邛(属今四川省邛崃县)去事奉县令王吉,经过临邛时寡妇家,由于他特别能说会道,寡妇愿意将她所有的积蓄送给他。
临走时,他带了卓王孙送的一百万钱作经费。
后来,他又从卓王孙那儿借来卓家住宅的一角作馆舍居住,并且在当地找了一些身份地位也相当的人来陪伴自己。
这样,相如就从临邛来到了成都。
他在成都住了几年,主要在锦工的张唐子家学写奏章和书疏一类文字。
一天,相如突然来到了临邛。
由于他平时善于结交,很快就同著名冶铁商人卓王孙一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。
卓王孙有一个女儿文君新寡,同相如一见钟情。
这次他来临邛,就是特地来向卓王孙提亲的。
卓王孙对这门亲事很满意,但又嫌钱少。
相如说:“从前齐国孟尝君被冯驩解救时,只要能得到他的车马器甲就行了。
我司马相如托在贵人之下的门客三千,要是有钱的出钱,要马的出马,要奴婢的尽管拿去用。”
卓王孙就按司马相如的愿望办了。
司马相如得宝镜坠地而破。
文君接过镜子,叹息良久,对司马相如说:“我好比是天下最不幸的人!贫贱使我和别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,不愁吃穿,没有好的配偶;富有了才得到你这样的丈夫。
可是宝镜坠地而破,就预示着您的福分已经享尽,将要离我而去了。”
司马相如说:“我还能再到长安。”
于是又取出自己原来的琴来弹奏。
琴声一奏,那跟随的人就走了。
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后,便在街市上买了一处住宅,过起小日子来。
但后来还是被官府察觉了。
相如和文君便一同逃到岷江边。
卓王孙为了讨好朝廷,就打发文君来向相如求宽恕。
相如推说病重不起。
卓王孙不敢违抗女儿的意愿,就献田宅、钱财、奴婢二十多人,才算把事情了结了。